“严父出孝子,慈母多败儿。”这句话,先不说其中的后半部分,单说前半句中的“严父”,并非指的是父亲一直保持严厉的面孔,冷酷无情地教育孩子,而是指父亲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、精力、智慧和策略来教育孩子。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批评或惩罚,而是需要有方法、有计划、有耐心。
熊应堂,这位开国少将,正是因为未能正确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最终遭遇了无尽的困扰和耻辱。两个作恶多端的儿子,让这位曾经的英雄陷入困境,丧失了自己的颜面,最终过上了凄凉的晚年。熊应堂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,克服了种种困难,立下了赫赫战功,但却最终在家庭中遭遇了无法挽回的失败。究竟是什么让熊应堂的晚景如此凄凉?
熊应堂1911年出生在湖北黄安,家境贫寒,年仅6岁时便失去了父亲。家中的亲戚没有半点扶助,反而对孤儿寡母进行压迫和掠夺,熊应堂的哥哥在年幼时夭折,母亲被亲戚卖掉,家中的财产被无情瓜分。最后,熊应堂含泪将小妹妹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,而自己则为生计奔波,成为了一名长工。生活艰难,他却没有放弃,一心希望能够改变命运。
展开剩余76%为了谋生,熊应堂学习了理发技术,四处为生计奔波,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。他渐渐了解到了红军是为救贫苦百姓而成立的队伍,怀着对未来的期望,他决定加入红军,立志为建设一个民主、富强的中国贡献力量。在参军后,熊应堂表现得极为勇敢,不畏艰险,迅速凭借战功升任指挥官,参与了四次“反围剿”战斗,并随部队转战陕北,最终获得了去军政大学深造的机会。
皖南事变时,熊应堂在危急关头坚决抵抗敌人的诱降,最终带领战士们成功突围。解放战争中,熊应堂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的师长、副军长等职务,参加了鲁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及解放上海等重要战役,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建国后,熊应堂被派往军事学院学习,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随后,他又调任浙江省委工作,担任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,并在浙江推动了工商整风运动。然而,由于长时间忙于工作,熊应堂对自己的双胞胎儿子缺乏应有的管教,把他们几乎完全交给了妻子。而熊夫人对两个儿子的溺爱和纵容,导致了他们的性格扭曲,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
熊应堂的两个儿子,长子熊北平和次子熊紫平,从小便被溺爱得无法无天。仗着父亲的军职和高干身份,两人在学校里为非作歹,学校的师生们对他们既害怕又无奈。熊应堂忙于工作,很少与两个儿子有时间相处,也未曾亲眼看到他们在外的行为。家中母亲的纵容,令他们在家里也没受到约束,熊应堂尽管有所察觉,但一直未曾严厉干预,认为他们不过是年轻气盛。
后来,熊应堂决定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锻炼,希望通过军队的规矩来让他们吃些苦头,改掉他们的坏习惯。但两个儿子在部队里依然我行我素,狂妄不羁,喝酒闹事、毫无纪律可言。虽然部队的基层领导知道他们身份特殊,不敢处罚他们,但两人的行为却对部队风气造成了严重污染。更为恶劣的是,他们在部队期间曾强迫一名女战士,但最终被压下来了。
当两人最终不愿待在部队时,被安排进了工厂,但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无法无天。在工厂里,他们乱操作、横行霸道,差点引发多次重大安全事故。他们与一些社会上的品行低劣之人结为一伙,肆意作恶,先后诱骗了140多名女性,其中近一半遭到性侵犯,许多女性被不同程度地猥亵。
尽管熊应堂已调任四川,但他在浙江的影响力依旧存在,两个儿子趁着父亲不在的机会,越来越肆无忌惮。而熊夫人依旧包庇纵容着他们的所作所为。直到1978年,市民们终于忍无可忍,联名举报了熊家二子的恶行。铁瑛书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中央,中央决定严惩二熊。被捕后的熊紫平和熊北平依然嚣张,甚至试图借父亲的权势为自己辩护。然而,熊应堂已经清楚地知道了他们犯下的罪行,气得几乎无法言语。
熊北平在意识到事态严重后改变了态度,但熊紫平仍然没有悔改,最后熊北平被判死缓,熊紫平则被执行死刑。然而,熊北平在监狱中屡次与人发生冲突,最终被殴打致死。熊应堂也因此深受打击,感到无颜面对党和组织,最终递交了辞呈,淡出了军政系统。1996年,他在上海因病去世。熊应堂的余生,大概都是在悔恨中度过的,毕竟他未曾能给儿子们一个良好的教养和正确的引导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配资-股票按月配资-短期股票配资-a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